您好,吉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欢迎您!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吉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党建引领> 学习园地
构建全球战“疫”共同体的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26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不仅威胁着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影响到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当前,中国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但世界范围的疫情形势却变得复杂严峻。目前,全球超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疫情,中国以外的累计病例人数已突破3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全球性流行病威胁已经成为现实。面对疫情在全球的持续扩散,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助力世界各国战胜疫情,加强公共卫生的全球治理,积极构筑全球战“疫”的命运共同体。

  在中国阻击和防控疫情的艰难时刻,国际社会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宝贵支持。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向中国领导人来函致电、发表声明表示慰问。超过60个国家以及多个国际组织向中国捐助了疫情防控物资。柬埔寨首相洪森、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专程访问中国,韩国总统文在寅声称“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伊朗外长扎里夫直言“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定与中国站在一起”。巴基斯坦拿出全国医院库存的口罩,沙特在全球采购物资运往中国,缅甸政府捐赠出200吨大米,蒙古国提供了3万只羊……世界多国的关心与支持,让中国人民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患难与共的真情。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中国也及时伸出援手,为国际社会防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中国已为多个国家捐赠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盒等防疫物资,向一些国家出口紧缺的医疗物资设备,并先后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国派遣了医疗专家团队支援当地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国政府积极向世界各国提供疫情防控指南和诊疗技术方案,中国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方式与国际同行就病毒检测、患者救治和技术研发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此外,作为全球战“疫”的主战场,中国在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上付出的努力最多、采取的措施最严,获得的经验也最为丰富。尽管各国面临的疫情形势不同,但中国的实践为国际社会应对疫情提供了重要借鉴,特别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全社会的广泛动员、多地区多部门的联防联控等都是有力遏制疫情扩散的有益经验。

  中国不仅着眼于疫情防控的双边合作,更希望通过多边努力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在全球层面,中国高度重视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病毒信息与防控经验,向联合国通报疫情防控的总体形势和具体举措,组织世卫组织专家到中国多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2000万美元的捐款。中国还积极支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加强全球政策协调,加大防控资源投入,特别是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在区域层面,中国已同欧盟、非盟、加共体、东盟、上合组织等地区组织建立了密切的信息沟通机制,与多个地区组织举行视频会议分享经验和交流科技。这一系列举措是中国助力全球战“疫”的生动实践,也是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有力诠释。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进一步凸显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事实上,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重大传染性疾病一旦爆发将迅速在全球扩散,威胁全球民众的生命健康,影响各国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甚至可能引发全球危机和秩序失控。从广泛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到殃及多国的中东呼吸综合症,从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到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次次在世界面前显示出其强大的传播能力。然而,当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远不足以应对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性没有得到广泛尊重,国际社会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世界各国开展科研攻关、团队合作的体制机制还未充分建立,这些都凸显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紧迫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中国不仅要着眼于此次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更需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高度和长远角度,加强公共卫生问题的全球化治理,共同筑起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牢固防线。要大力倡导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强化公共卫生问题在重要国际会议中的议程设置,加强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协调、资源储备和机制保障。要继续加强同有关国家和组织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沟通协调,特别是建立由卫生、教育、海关、移民、民航等多部门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行动一致。要推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国际科研合作,围绕重大疾病的溯源、检测、药物生产、疫苗开发等进行协同攻关,努力提升疾病防控和患者救治的能力和水平。要坚决反对大灾大难面前各种污名化的歧视言论和以邻为壑的自私行为,积极营造携手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良好氛围。

  (执笔人:刘世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转载来源 | 党建网

编辑整理| 张皙

审核| 王凯健